n136655

美国怕的不是中国的航母、导弹,而是九天无人机。这玩意儿一出,简直让人瞠目结舌。

美国怕的不是中国的航母、导弹,而是九天无人机。这玩意儿一出,简直让人瞠目结舌。 翼展25米,起飞重量16吨,8个外挂点,飞到1.5万米高空,跟B-2一个级别,普通防空武器压根儿拿它没办法。航程7000公里,轻松摸到第二岛链,这还叫无人机?分明是中型轰炸机好吧!还能挂8枚鹰击-12或者巡航炸弹,火力拉满。最吓人的是机腹那个蜂巢,一次能放上百架小无人机或者巡飞弹,飞到航母头顶上撒下来,你说航母咋防? 美国人现在盯着“东大”的武器库,航母导弹这些“大块头”反而没那么让他们心慌。真正让五角大楼那帮人坐立不安的,是个在天上悄无声息飞来飞去的东西——“九天”无人机。这玩意儿,名字听着像神话,本事却实实在在让现代战争变了天。翼展25米,个头快赶上小型客机;体重16吨,肚子里能塞满家伙;飞到1.5万米高空,比民航客机还高一大截,普通防空导弹根本够不着它。更吓人的是,它翅膀底下挂着8个外挂点,能带8枚鹰击-12反舰导弹或者重型巡航炸弹,火力凶得很。最绝的是它肚子底下那个“蜂巢”,一次能装上百架小无人机或者自杀式巡飞弹,飞到航母头顶上像撒豆子一样倒下去,你说航母那点防空炮火,够给这些小东西“点名”吗?这哪是无人机,分明是长了翅膀的导弹库加空中母舰! 美国海军引以为傲的是啥?是那十几艘造价动辄百亿美元的航母,加上周围护卫的巡洋舰、驱逐舰、潜艇组成的“航母打击群”。 一艘福特级航母造价130亿美元,配齐舰载机和护航舰队,整个打击群没300亿美元下不来。打仗就是烧钱,航母出动一天,油钱、维护费、人员开支加起来就是天文数字。 而“九天”无人机呢?就算它技术含量再高,成本也绝对远低于航母打击群。一架“九天”可能换不掉整个航母编队,但十架呢?几十架呢?这种“蜂群”战术带来的成本压力和心理威慑,足以让任何人头皮发麻。 更让美国防空系统挠头的是,“九天”飞得太高太远。1.5万米的巡航高度,直接飞进了平流层。在这个高度上,大部分中低空防空导弹,比如的“爱国者”或者“标准-2”,基本就成了摆设——射高够不着。 能打这么高的防空系统有没有?有,比如“萨德”(THAAD)或者“标准-3”,但这些东西是专门对付弹道导弹的,设计初衷是拦截从大气层外高速砸下来的弹头,用来打在高空平稳飞行的“九天”,就像拿狙击枪打苍蝇,效率低不说,成本还高得离谱。 一枚“标准-3”拦截弹造价动辄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美元,而一架“九天”呢?就算再贵,也不可能比这更贵。用金砖砸瓦片,这账怎么算都是亏。而且“九天”的航程高达7000公里,这意味着部署在东大沿海的“九天”,翅膀一振就能轻松覆盖整个第一岛链,甚至把第二岛链的关键节点,比如关岛,也纳入打击范围。 美国在亚太精心布置的前沿基地和航母战斗群,一下子全暴露在这种长航时、高生存力无人机的阴影之下。 “九天”让对手胆寒的杀招,还不是它自己带的导弹,而是它肚子里的“蜂巢”。一架“九天”悄然突破层层防空网,飞到航母战斗群上空几十公里处,机腹突然打开,像蜂后释放工蜂一样,瞬间撒出上百架小型无人机或巡飞弹。 这些小东西个头小、雷达反射信号微弱,飞行轨迹又低又飘忽,专门盯着雷达天线、舰桥、近防炮、导弹发射架这些关键部位撞。航母战斗群的防空系统再先进,面对这种同时从四面八方、不同高度扑来的“蜂群”,也会瞬间“过载”——雷达屏幕一片雪花,火控系统不知道该先打哪个,近防炮拼命开火也拦不住所有目标。 只要有一两架漏网之鱼撞上要害,整个舰队的战斗力就可能大打折扣。这种“母舰+蜂群”的攻击模式,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海空交战规则。过去那种依靠强大防空圈层层拦截的思路,在智能化微型无人机集群面前,显得笨拙而低效。 美国人其实很早就尝过无人机袭扰的苦头。胡塞武装,用几千美元一架的简易无人机和巡飞弹,就敢频频袭击沙特和阿联酋的炼油厂、机场。虽然这些袭击规模不大,技术含量也不高,但成功率高得惊人,让沙特花巨资购买的“爱国者”导弹系统疲于奔命,效果却不佳。 这些低端无人机袭扰的成功案例,就像给“九天”这种高端“蜂群”母舰的实战价值做了预演——低成本、高效率的饱和攻击,是现代昂贵防御体系的克星。“九天”把这种威胁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、战略性的层面,它的出现,本质上是在宣告:依靠天价武器和复杂平台维持的军事霸权,在智能化、集群化、低成本的不对称打击面前,正变得越来越脆弱。 美国人不怕航母,唯独像“九天”这样集远程打击、高空突防、蜂群释放能力于一体的智能化空中平台,代表了一种全新的、难以防御的作战维度。 它不需要像航母那样耀武扬威地展示存在,它悄无声息地来,在你头顶释放一片死亡的乌云,然后扬长而去。它迫使对手必须重新思考整个防御体系的构建逻辑,投入难以估量的资源去应对一种可能永远无法完全防住的威胁。#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#